我在岛屿读书 第一季 第三集

第三集

西川:对北方的海的印象 从北京骑车到北戴河 一直骑到海里面


【资料图】

海岛带给我海浪 咸味 海平线 辽阔感 孤绝感和空无感

在海边,每一块石头都是大地的尽头。

读书是我的生命里最乐之事。——马原

年轻时没有手机,靠信件联系,看到一本好书,说你应该读这本书。

盘腿坐床上谈文学,好朋友见面除了文学,不谈其他的话题——现在年纪大了谈的全是病,是身体,再也不谈文学了。

马原喜欢的是十九世纪古典文学

读过两千部左右的小说——马原

苏童向马原约稿,马原放弃了先锋,要写一个古典小说(就是讲故事),写了《旧死》,让苏童决定讲故事,引入古典元素,写《妻妾成群》——透过马原反思自己,不能一直走先锋的道路

马原 西藏 住在西双版纳南糯山里

海岛书屋的意义:让一群不谈论文学的人聚在一起,谈论文学

八十年代初的时候,大家都在写小说——叶兆言

八月丛书——八月可以收庄稼了(1980、1990年,新文学发展至今,可以结成集子了。)

叶兆言家里不让当作家,上大学发现全部人都在写

“写,让自己变成作家”

不停的写小说,不停的被退稿,高晓声说,就写吧,突然有一天小说发表了,路就顺了起来

“发表不发表并不重要”

苏童、叶兆言:文学的认同感、思想上的碰撞

叶兆言和苏童的认同感

先锋是一种姿态,这个状态是应该一直保留的。因为真正的作家是特别孤单的——因为写作是有孤独性的。

冈底斯的诱惑 讲人和宇宙的关系——一般的作品都是讲生活中

余华、苏童 1991年 在朱伟家里

陈宇航来大陆“拿走”大陆翻译家的作品,比如阿城的三王,在台湾即是爆款 “挖掘大陆的文学资源”

“《收获》与文学世家”

在《收获》发表过作品的有亲缘或夫妻关系的文学世家

曹禺—万方(父女)

24岁写《雷雨》

《你和我》以女儿的视角,写曹禺与妻子的感情、与友人的友情、与女儿的亲情——通过这些感情,来展现社会历史的变化

“在我们不知道书是什么的时候,你已经在叶圣陶膝下,阅读过你爷爷的书房了”

“写出来不重要,出不出名不重要,坐在那的背影很重要”

叶昕昀、武茳虹——余华、苏童的学生,与教理论的作家不同,有丰富写作经验的他们有良好的“艺术感觉”,比如,写残疾人,没有写他对声音的敏感

《活着》——写作的奇迹

苏童的小说自带少年气息,像是被裹在玻璃球里   余华,狠劲与仁慈。拔牙很疼,他是给你消痛的。——叶兆言

我喜欢写,我能写,我爱干这个事,大家还能喜欢——叶兆言

叶兆言书单

《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》,在写作尺度上给了我们很好的写作经验

《异禀》(文学化,重新出山后第一部作品)《受戒》(通俗化)

《祭奠红马》苏童小说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

杨本芬《秋园》——写作的门槛问题

关键词:

上一篇:锡业股份:锡业分公司停产检修 对公司全年生产计划无较大影响
下一篇:最后一页
热门推荐